船舶制造(柴油機缸體、螺旋槳、甲板鋼構件)對部件強度、耐腐蝕性要求嚴苛,溫度波動會導致柴油機缸體加工變形(尺寸偏差超 0.05mm)、螺旋槳鑄造縮孔(強度下降 30%),直接影響船舶航行安全性與部件服役壽命。專用船舶制造冷水機通過高負荷冷卻、耐鹽霧腐蝕設計,滿足 GB/T 35465-2017、CB/T 3136-2019 等行業(yè)標準要求,保障制造過程的高穩(wěn)定性與產品品質一致性。
1. 船舶柴油機缸體高強度鋼銑削冷卻
船舶柴油機缸體(45CrNiMoV 高強度鋼)采用重型銑削加工(轉速 8000-12000r/min),銑削時局部溫度可達 700-900℃,高溫會導致刀具磨損加劇(使用壽命縮短 70%)、缸體熱變形(缸孔圓度偏差超 0.04mm)。冷水機采用 “高壓內冷 - 液壓夾具雙冷卻系統(tǒng)”:通過內冷銑刀向切削區(qū)噴射 5℃的高壓切削液(采用船用級防銹切削液,防銹等級≥9 級),切削液噴射壓力達 8MPa,快速帶走切削熱;同時通過液壓夾具內置冷卻水路,將缸體溫度穩(wěn)定控制在 22±0.5℃,減少熱應力變形,配備 “銑削深度聯(lián)動” 功能 —— 當銑削深度從 8mm 增至 15mm 時,自動提升冷卻流量(從 4.0L/min 增至 6.5L/min),抵消大切削量產生的額外熱量。例如在船舶低速柴油機缸體銑削中,雙冷卻設計可使刀具使用壽命延長至傳統(tǒng)冷卻的 2.8 倍,缸孔圓度偏差≤0.02mm,表面粗糙度 Ra≤0.8μm,符合《船舶柴油機缸體技術條件》要求,保障柴油機運行時的氣密性(泄漏率≤5×10??Pa?m3/s)與動力輸出穩(wěn)定性。
2. 船舶螺旋槳青銅鑄造冷卻
船舶螺旋槳(錫青銅 ZCuSn10Zn2)采用砂型鑄造,鑄造后需按 6-10℃/min 的速率梯度冷卻至室溫,冷卻過快會導致螺旋槳葉片開裂(開裂率超 12%),過慢則會產生粗大晶粒(沖擊韌性下降 40%)。冷水機采用 “鑄造模具水冷 - 噴淋霧化雙系統(tǒng)”:通過模具內冷卻水管將螺旋槳從 950℃初步降至 300℃(速率 10℃/min),再通過噴淋霧化(水溫 25±2℃,霧化壓力 0.6MPa)降至 60℃(速率 6℃/min),總冷卻時間縮短至傳統(tǒng)自然冷卻的 1/4。同時配備 “葉片厚度聯(lián)動” 功能 —— 當螺旋槳葉片厚度從 20mm 增至 35mm 時,自動調整霧化流量(從 5.0m3/h 增至 8.0m3/h),確保不同厚度葉片冷卻均勻。例如在萬噸級船舶螺旋槳鑄造中,梯度冷卻可使螺旋槳開裂率控制在 0.8% 以內,沖擊韌性≥45J/cm2,抗拉強度≥550MPa,符合《船舶螺旋槳鑄件技術要求》,避免因冷卻不均導致的螺旋槳航行時斷裂風險。
3. 船舶甲板鋼焊接溫控
船舶甲板鋼(AH36 高強度船用鋼)焊接采用埋弧焊工藝,焊接過程中需維持焊接區(qū)域溫度在 280-320℃(預熱防裂),焊后需緩慢冷卻至 150℃以下(消除焊接應力),冷卻過快會導致焊接接頭冷裂紋(裂紋率超 5%),過慢則會延長生產周期(傳統(tǒng)冷卻需 6 小時)。冷水機采用 “焊接預熱 - 焊后緩冷雙回路系統(tǒng)”:通過預熱裝置將焊接區(qū)域加熱至 300±10℃,焊后通過冷卻毯緩慢降溫,將冷卻速率控制在 5℃/min,同時配備 “焊接速度聯(lián)動” 功能 —— 當焊接速度從 30cm/min 提升至 50cm/min 時,自動調整預熱功率與冷卻流量(預熱功率從 80kW 增至 120kW,冷卻流量從 2.5m3/h 增至 4.0m3/h),平衡焊接熱輸入與散熱。例如在船舶甲板拼接焊接中,雙回路溫控可使焊接接頭冷裂紋率≤0.3%,焊接殘余應力下降 60%,符合《船舶鋼焊接規(guī)范》,保障甲板在海洋風浪載荷下的結構完整性。
4. 耐鹽霧腐蝕與高負荷設計
船舶制造車間多臨近海岸,環(huán)境含高濃度鹽霧(鹽霧濃度≥5%),冷水機接觸部件采用雙相不銹鋼 2205 材質(耐鹽霧腐蝕等級≥10000 小時),冷卻管路內壁涂覆聚四氟乙烯涂層(防海水與切削液腐蝕,使用壽命≥10 年);針對船舶部件大尺寸、高負荷制造需求,設備壓縮機采用螺桿式雙壓縮機并聯(lián)設計(可在 70℃高溫環(huán)境下連續(xù)運行,制冷量調節(jié)范圍 30%-100%),滿足重型部件批量生產的冷卻需求;配備 “鹽霧過濾模塊”,可過濾冷卻空氣中的鹽霧顆粒(粒徑≥0.1μm),防止設備內部部件腐蝕,符合《船舶制造車間設備防護要求》。

船舶制造對部件強度、耐腐蝕性與加工精度要求極高,冷水機操作需兼顧高負荷冷卻與鹽霧防護,以船舶專用水冷式冷水機為例:
1. 開機前系統(tǒng)與鹽霧防護檢查
? 系統(tǒng)檢查:確認冷卻介質類型與工序匹配(銑削用船用防銹切削液、鑄造用工業(yè)乙二醇、焊接用冷卻水),液位達到水箱刻度線的 90%,檢測水泵出口壓力(銑削工序 1.5-2.0MPa、鑄造工序 1.2-1.5MPa、焊接工序 0.8-1.2MPa),查看內冷刀具接口、鑄造模具水路接口密封狀態(tài)(無滲漏);清理冷卻介質過濾器(去除殘留金屬碎屑與鹽霧顆粒);
? 鹽霧防護檢查:檢測設備鹽霧過濾模塊濾芯狀態(tài)(污染嚴重時更換),檢查雙相不銹鋼部件表面涂層(無剝落、劃傷),對設備電氣接口涂抹硅基防銹脂(防止鹽霧侵入),確保設備耐鹽霧性能達標。
1. 分工序參數精準設定
根據船舶制造不同工序需求,調整關鍵參數:
? 柴油機缸體銑削:內冷切削液溫度 5±1℃,噴射壓力 8MPa,流量 4.0-6.5L/min;液壓夾具冷卻水溫 22±0.5℃,流量 3.0-5.0L/min;開啟 “銑削深度聯(lián)動” 模式,銑削深度每增加 2mm,冷卻流量提升 0.5L/min;
? 螺旋槳鑄造:模具冷卻水溫 40±2℃,噴淋霧化水溫 25±2℃,霧化壓力 0.6MPa,流量 5.0-8.0m3/h;開啟 “葉片厚度聯(lián)動” 模式,葉片厚度每增加 5mm,霧化流量提升 0.7m3/h;
? 甲板鋼焊接:焊接預熱溫度 300±10℃,焊后冷卻速率 5℃/min,冷卻毯水流速度 2.5-4.0m3/h;開啟 “焊接速度聯(lián)動” 模式,焊接速度每提升 5cm/min,預熱功率增加 8kW,冷卻流量提升 0.3m3/h;
? 設定后開啟 “權限分級” 功能,僅持船舶制造資質人員可調整參數,操作記錄自動上傳至船舶生產管理系統(tǒng)(MES),滿足 ISO 9001 船舶質量管理體系要求。
1. 運行中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與調整
通過冷水機 “船舶制造監(jiān)控平臺”,實時查看各工序溫度、部件尺寸精度、焊接接頭質量等數據,每 30 分鐘記錄 1 次(形成部件質量臺賬)。若出現(xiàn) “柴油機缸體缸孔圓度超差”(>0.03mm),需降低夾具冷卻水溫 1-2℃,檢查銑刀磨損狀態(tài)(更換磨損超 0.02mm 的刀具);若螺旋槳鑄造出現(xiàn)裂紋(超 0.5mm),需降低噴淋霧化速率 1℃/min,小批量試鑄造(1 件小型螺旋槳葉片)檢測裂紋情況;若甲板鋼焊接接頭出現(xiàn)冷裂紋,需提升預熱溫度 10-15℃,延長焊后緩冷時間 30 分鐘,重新焊接測試接頭質量。
2. 換產與停機維護
當生產線更換船舶部件類型(如從柴油機缸體換為螺旋槳)或材質時,需按以下流程操作:
? 換產前:降低冷水機負荷,關閉對應工序冷卻回路,排空管路內殘留介質(切削液與鑄造冷卻水禁止混用),用船用級清洗劑清洗管路(去除殘留金屬碎屑與鹽霧雜質);根據新部件工藝重新設定溫度參數(如螺旋槳鑄造模具冷卻水溫提升至 45±2℃);
? 換產后:小批量試生產(1 件柴油機缸體、1 件小型螺旋槳、5m 甲板鋼焊接),檢測部件尺寸精度、力學性能、耐腐蝕性,確認符合船舶行業(yè)標準后,恢復滿負荷運行;
? 日常停機維護(每日生產結束后):關閉冷水機,清理設備表面鹽霧殘留(用淡水沖洗后擦干),更換冷卻介質過濾器與鹽霧過濾模塊濾芯;檢測雙相不銹鋼部件腐蝕狀態(tài)(壁厚減薄量≤0.03mm / 年),補充不足的冷卻介質與防銹劑。
1. 特殊情況應急處理
? 冷卻介質泄漏(柴油機缸體銑削中):立即停機,關閉銑削設備與冷卻回路閥門,用吸油棉清理泄漏的切削液(避免污染車間與海水),更換損壞的雙相不銹鋼管路或密封件后,補充冷卻介質并添加防銹劑;已加工的缸體需重新檢測缸孔圓度與表面粗糙度,不合格產品全部返工;
? 突然停電(螺旋槳鑄造中):迅速關閉冷水機總電源,斷開與鑄造設備的連接,手動打開鑄造模具(防止螺旋槳鑄件粘模),啟動備用發(fā)電機(30 秒內恢復供電),優(yōu)先恢復鑄造模具冷卻系統(tǒng);恢復供電后,重新校準冷卻參數,試鑄造 1 件小型葉片檢測冷卻效果;
? 焊接冷卻系統(tǒng)超溫(溫度驟升 15℃):立即降低焊接電流(從 500A 降至 350A),啟動冷水機 “應急冷卻” 模式(冷卻流量提升至 1.5 倍),同時停止焊接作業(yè);待溫度恢復至正常范圍后,檢查冷卻毯水路是否堵塞(用壓縮空氣 0.8MPa 吹掃),排除故障前禁止繼續(xù)焊接,已超溫的焊接接頭需進行無損檢測(如超聲檢測)確認質量。
? 日常維護:每日清潔設備表面與鹽霧過濾模塊,檢測冷卻介質液位、溫度與防銹性能;每 2 小時記錄部件尺寸精度、焊接接頭質量數據;每周用檸檬酸溶液(濃度 3%)清洗冷卻管路(去除金屬氧化物與鹽垢),校準溫度傳感器(溯源至國家計量院船舶專用標準);每月對水泵、螺桿壓縮機進行潤滑維護(使用船用級高溫抗磨潤滑油),檢查雙相不銹鋼部件涂層狀態(tài);每季度對冷卻系統(tǒng)進行壓力測試(保壓 2.0MPa,30 分鐘無壓降),清理換熱器表面鹽霧沉積物;每年對管路進行壁厚檢測與防腐涂層翻新,更換冷卻介質;
? 選型建議:柴油機缸體銑削選 “高壓雙冷卻冷水機”(控溫 ±0.5℃,耐高壓 2.0MPa),螺旋槳鑄造選 “梯度冷卻冷水機”(帶模具 + 噴淋霧化聯(lián)動),甲板鋼焊接選 “預熱 - 緩冷雙回路冷水機”(帶焊接速度聯(lián)動);大型船舶制造廠建議選 “集中供冷 + 分布式鹽霧防護系統(tǒng)”(總制冷量 250-400kW,支持 6-10 條生產線并聯(lián));選型時需根據部件尺寸與產能需求匹配(如日產 2 臺柴油機缸體需配套 180-220kW 冷水機,日產 1 件 10 噸級螺旋槳需配套 200-250kW 冷水機),確保滿足船舶重型部件高負荷制造需求,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性與部件服役壽命。
手機二維碼